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4年 第40卷 第12期
  • 出刊日期:2024-12-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4年第40卷第12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专家共识
  • 喉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专家共识
    国家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市麻醉医疗质控中心,重庆市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
    2024  .  40(12):    1316-1320    [摘要](473)    [PDF](206)
  • 专家论坛
  • 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
    纪木火,胡小义,王天龙,俞卫锋,杨建军
    2024  .  40(12):    1237-1240    [摘要](315)    [PDF](127)
  • 临床研究
  • 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环状脱垂痔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沈亚萍,李丽伟,吴俊鹤,莫榆,石博,孙振涛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对环状脱垂痔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和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环状脱垂痔切除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 2,ASA Ⅰ或Ⅱ级。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组(F组)和阿片类药物麻醉组(A组),每组30例。F组麻醉诱导前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诱导时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 μg·kg-1·h-1和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A组麻醉诱导前接受等体积生理盐水,诱导时给予舒芬太尼0.5 μg/kg,术中持续泵注环泊酚0.4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4 μg·kg-1·min-1。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1 d和术后1 d采用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估患者状态,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和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睡眠情况。记录术毕即刻、术后2、6、12、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口腔分泌物增多、呼吸抑制、排尿困难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A组比较,F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术后1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AIS和NR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恶心、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头晕、口腔分泌物增多和呼吸抑制等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改善环状脱垂痔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和恢复质量,减少术后恶心、排尿困难的发生。
    2024  .  40(12):    1241-1245    [摘要](402)    [PDF](122)
  • 超声测量与胃镜实测摄入导泻液后胃内容量的时间-容量关系及一致性分析
    王洲武,杜瑞明,郑镇伟,陈露,郑少坤,郑若婷

    目的:通过超声评估结合胃镜抽吸研究患者饮用导泻液后胃内容量的变化并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
    方法:选择按照2 L聚乙二醇(PEG)方案饮用导泻液的非插管全麻下胃肠镜检查患者205例,男108例,女97例,年龄18~75岁,BMI 18.5~30.0 kg/m 2,ASA Ⅰ或Ⅱ级,按照禁饮时间随机分为五组:2 h~2 h 25 min组(2 h组,n=40)、2 h 30 min~2 h 55 min组(2.5 h组,n=42)、3 h~3 h 25 min组(3 h组,n=41)、3 h 30 min~3 h 55 min组(3.5 h组,n=41)、4 h~4 h 25 min组(4 h组,n=41)。麻醉前使用超声测量患者胃窦横截面积(CSA)并用Perlas公式计算胃内容量,随后在胃镜检查时抽吸胃内液体获得实测胃内容量。观察胃内容量随禁饮时间的变化,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超声评估胃内容量与实测胃内容量的一致性。
    结果:五组超声评估胃内容量以及实测胃内容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测胃内容量与禁饮时间之间无明显相关(P=0.729,r=-0.031,95%CI -0.167~0.106)。Perlas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7.7 ml(95%CI 33.8~41.7 ml),95%一致性界限为-18.0~94.0 ml,计算值明显高于实测值(P<0.05)。
    结论:在饮用完2 L导泻液后的2 h~4 h 25 min,胃内容量并不随禁饮时间缩短而增加。Perlas公式计算的超声测量胃内容量明显高于实际测量的胃内容量。
    2024  .  40(12):    1246-1251    [摘要](186)    [PDF](51)
  • 个体化肺保护通气对老年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李长松,于大朋,钱涛,徐玉民,吕瑶屹,孙灿林,姜琳

    目的:探讨基于肺超声滴定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和肺复张吸气峰压(Ppeak)指导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5例,男46例,女29例,年龄65~85岁,BMI 18.5~32.0 kg/m 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个体化组(U组,n=37)和传统组(T组,n=38)。两组均以固定的小潮气量6 ml/kg通气。U组选择肺不张程度最重的肺窗作为肺超声滴定最佳PEEP和Ppeak的扫查点,采用压力滴定法获取最佳PEEP和Ppeak,实施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间断进行持续15 s肺复张。T组实施传统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设置PEEP 5 cmH2O,Ppeak 30 cmH2O,间断进行持续15 s肺复张。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1、2 h和拔管后30 min的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记录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1、2 h的PETCO2、驱动压、PEEP、Ppeak和肺顺应性(Cdyn)。记录术前最后1次Hb、术前1 d屏气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7 d新增肺部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T组拔管后30 min OI明显降低,RI明显升高(P<0.05)。与T组比较,U组气腹后1、2 h、拔管后30 min OI明显升高,RI明显降低(P<0.05),气腹后10 min、1、2 h PETCO2明显降低,Cdyn明显升高(P<0.05),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1 h PEEP明显降低(P<0.05),气腹前即刻、气腹后10 min、1、2 h驱动压、Ppeak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7 d内新增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以肺超声指导下的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更利于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功能保护,可有效缩短术后早期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2024  .  40(12):    1252-1258    [摘要](243)    [PDF](71)
  • 奥赛利定或舒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李格,高宇杰,刘文铜,刘世娅,郭怡辛,卢锡华

    目的:比较奥赛利定或舒芬太尼分别联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44例,男80例,女64例,年龄20~64岁,BMI 18.5~28.0 kg/m 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奥赛利定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72例。O组采用奥赛利定0.0.mg/kg、丙泊酚1.5 mg/kg, S组采用舒芬太尼0.1 μg/kg、丙泊酚1.5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完成后、胃镜置入时、胃镜置入后3 min和胃镜拔除时的HR、MAP、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丙泊酚追加次数、丙泊酚用量、苏醒和出室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检查期间呼吸相关不良事件、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和呛咳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24 h电话随访恶心呕吐、腹痛不适、疲劳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S组比较,O组诱导完成后SpO2明显增高,胃镜置入时HR明显减慢,离室时间明显缩短,亚临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增高(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追加次数、丙泊酚用量、苏醒和出室时VAS疼痛评分,检查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体动和呛咳发生率,术后随访腹痛不适和疲劳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舒芬太尼比较,奥赛利定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血流动力学稳定,恢复室停留时间缩短,呼吸相关不良事件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是无痛胃镜诊疗中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2024  .  40(12):    1259-1263    [摘要](330)    [PDF](115)
  • 预注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镇痛效果的比较
    许波静,李冰,田伟,吴文涛

    目的:比较预注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择期局部浸润麻醉下行TACE的患者40例,男37例,女3例,年龄33~81岁,BMI 18.5~30.0 kg/m 2,ASA 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术前15 min,O组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S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 μg/kg。记录术中最高VAS疼痛评分,即栓塞即刻、栓塞后5、30 min的VAS疼痛评分中的最高值。记录术后1、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上述时点疼痛程度。记录围术期补救镇痛情况,介入医师满意度评分,术前10 min、栓塞后5 min、术后10 min的HR和MAP,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和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中最高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术中无痛率更高(P<0.05),中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6、12、24 h两组VAS疼痛评分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比较,O组围术期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1),介入医师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栓塞后5 min MAP明显降低(P<0.05)。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
    结论:TACE术前预注单剂量羟考酮,其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
    2024  .  40(12):    1264-1268    [摘要](161)    [PDF](63)
  • 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低血压动态列线图预测模型
    张子婷,高芳,葛晓燕,刘伟

    目的:构建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ITFF)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低血压(IH)风险的动态列线图。
    方法:选择ITFF行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211例,男69例,女142例,年龄65~85 岁,BMI 18.5~28.0 kg/m 2,ASA Ⅱ或Ⅲ级。根据是否发生IH将患者分为两组:IH组和对照组(CO组)。记录基础疾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骨折部位、改良5项衰弱指数(mFI-5)评分,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空腹血糖(FBG)。记录基线血压、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15、45和75 min的SBP和DBP,术中平均体温、术中失血量、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TFF患者IH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构建IH风险的列线图并验证,进一步使用DynNom包开发动态列线图。
    结果:老年患者ITFF中IH发生率为40.3%。与CO组比较,IH组女性、年龄、mFI-5、CRP、BUN、FBG、术中失血量明显升高,Hb和ALB明显降低,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672,95%CI 1.168~2.654,P=0.017)、年龄增加(OR=2.039,95%CI 1.268~4.685,P<0.001)、mFI-5升高(OR=2.150,95%CI 1.532~3.068,P<0.001)、ALB降低(OR=0.739,95%CI 0.634~0.987,P=0.021)、FBG升高(OR=1.712,95%CI 0.971~2.135,P<0.001)和麻醉时间延长(OR=1.068,95%CI 0.965~1.864,P=0.019)是发生IH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IH风险列线图,其校正曲线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972,具有较高预测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风险阈值大于0.032,能提供明显意义的临床净收益。将列线图可视化为IH风险动态列线图(https://mldynamic.shinyapps.io/DynNomapp/)。
    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年龄、mFI-5、ALB、FBG和麻醉时间构建老年ITFF患者中IH风险的动态列线图,有助于制定更为积极的诊疗决策,为IH管理提供参考。
    2024  .  40(12):    1269-1275    [摘要](201)    [PDF](63)
  • 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周银,袁鹏,张强,金文杰,侍崇龙

    目的:比较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与氟比洛芬酯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男33例,女64例,年龄18~70岁,BMI 18.5~28.0 kg/m 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组(T组,n=48)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n=49)。手术切皮前,T组静脉滴注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注射液50 ml(50.mg),术后2 d每隔12 h静脉滴注相同剂量;F组于术前及术后相同时点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1、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尿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情况、总住院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F组比较,T组术后6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中尿量明显升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输液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羟考酮用量、术后补救镇痛率、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乙酰氨基酚甘露醇可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与氟比洛芬酯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且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更低。
    2024  .  40(12):    1276-1280    [摘要](163)    [PDF](54)
  • 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肺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陈秋宇,孙一午,周敏,李军

    目的:观察术中持续泵注艾司氯胺酮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方法:选择肺部择期手术患者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 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34)和对照组(C组,n=36)。E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并持续静脉泵注0.15 m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中微量泵泵入丙泊酚6 mg·kg-1·h-1、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术后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前1 d、术后2、24、48、72 h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术后2、24、48、72 h痛觉过敏发生情况,术后2、24、48、72 h、7 d VAS疼痛评分,围术期吗啡毫克当量(MME)总量,镇痛泵有效和总按压次数,术后24 h内、术后25~72 h、73 h~7 d内补救镇痛次数,术前1 d和术后7 d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术后7 d内幻觉、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头痛、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E组术后2、24 h时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周围的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时手术切口周围的痛阈明显升高(P<0.05),术后2、24 h非优势手前臂和手术切口周围痛觉过敏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2、24、48 h时E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MME总量明显减少(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4 h内、术后25~72 h内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入睡时间明显缩短(P<0.05),睡眠时间明显延长(P<0.05),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内两组幻觉、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头痛、烦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0.15 mg·kg-1·h-1可有效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依赖并改善痛觉过敏,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4  .  40(12):    1281-1286    [摘要](210)    [PDF](54)
  •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阚艳侠,汤苏红,谢鑫,马正良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 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麻醉用药、使用降压药和升压药次数,术后24 h内的去向、头晕头痛情况、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根据RARP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存在PONV,将患者分为两组: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判别效力。
    结果: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 67例(10.8%)。与非PONV组比较,PONV组BMI、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和术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脑血管疾病史比例、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和切口疼痛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OR=0.900.95%CI 0.818~0.990.P=0.030)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OR=0.945, 95%CI 0.894~0.999, P=0.047)与RARP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负相关,脑血管疾病史(OR=3.788, 95%CI 1.501~9.558, P=0.005)、术后24 h内头晕(OR=4.191, 95%CI 2.111~8.320.P<0.001)和术后切口疼痛(OR=3.881, 95%CI 1.175~12.821, P=0.026)与PONV的发生率明显正相关。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 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AUC为0.539(95%CI 0.462~0.616),截断值0.5,敏感性11.9%,特异性95.9%。BMI、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切口疼痛联合预测PONV的AUC为0.739(95%CI 0.674~0.804),截断值0.1,敏感性68.7%,特异性67.4%。
    结论: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 h内的头晕和切口疼痛与PONV明显相关,BMI越高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PONV的发生率。
    2024  .  40(12):    1287-1292    [摘要](168)    [PDF](36)
  •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时明章,代晨旭,官双双,王秋锋,蔡宁

    目的:探讨术前静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70例,年龄35~64岁,BMI 18.5~34.0 kg/m 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5例。E组患者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等容生理盐水。术前1 d和术后1、2、3 d使用Richards Campbell睡眠问卷(RCSQ)评估主观睡眠质量,穿戴设备Fitbit记录睡眠效率和浅睡眠、深睡眠、快动眼(REM)睡眠时间占比。记录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2、3 d两组RCSQ评分、睡眠效率明显降低(P<0.05),C组深睡眠、REM睡眠比例明显降低(P<0.05),浅睡眠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术后1、2、3 d E组RCSQ评分、睡眠效率、深睡眠和REM睡眠比例明显升高(P<0.05),浅睡眠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 d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拔管时间、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可以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减轻术后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4  .  40(12):    1293-1297    [摘要](243)    [PDF](70)
  • 医学教育
  • 项目式学习法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的影响
    王存金,顾晨,潘昱辰,高巨

    目的:探讨项目式学习法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EX)的影响。
    方法:选择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64名,男71名,女93名,年龄22~26岁。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项目式学习组(P组)和传统教学组(T组),每组82名。P组采用项目式学习法,T组采用传统授课方式,两组学员统一学习麻醉术前评估后运用Mini-CEX进行考核,Mini-CEX包括6项:体格检查、人文关怀、病史问诊技巧、医患沟通能力、术前麻醉宣教和临床判断能力,比较两组学员Mini-CEX各项评分及对各自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的满意度。
    结果:在Mini-CEX各项评分中,两组学员体格检查和人文关怀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比较,P组学员在病史问诊技巧、医患沟通能力、术前麻醉宣教和临床判断能力方面评分明显升高(P<0.05),学员对学习模式和学习效果的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将项目式学习法应用于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麻醉前评估的相关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员的问诊技巧、沟通能力、麻醉宣教等临床实践能力。
    2024  .  40(12):    1298-1301    [摘要](116)    [PDF](36)
  • 综述
  • 皮肌炎患者麻醉管理要点
    袁玉静,李歆跃,崔凌利,薛富善
    皮肌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系统性炎性病变,特征性皮肤损害和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间质性肺炎、缺血性心肌病和恶性肿瘤是皮肌炎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手术切除肿瘤后皮肌炎症状或可缓解。皮肌炎患者围术期发生反流误吸、困难气道、肺炎、呼吸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停搏、肌松恢复延迟的风险增加,这些问题需要引起临床麻醉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2024  .  40(12):    1302-1305    [摘要](145)    [PDF](63)
  • 可注射水凝胶与局麻药缓释的研究进展
    罗皓华,龙远铸,朱昭琼
    局麻药的短暂作用限制了其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所以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局麻药联合佐剂用于药效的延长也存在安全隐患和效果不一致的问题。局麻药缓释剂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还可以实现按需给药,减轻对人体的伤害。目前常见局麻药缓释材料中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载药率高、可降解性、稳定缓释、操作简单等优势。可注射水凝胶作为局麻药的缓释材料,不仅可以缓慢释放药物,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供更为持久的镇痛效果,还减少药物总用量,更为重要的是可注射水凝胶有助于减少局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心脏毒性和中枢神经性毒性。本文简要概述了可注射水凝胶用于常见局麻药缓释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4  .  40(12):    1306-1310    [摘要](124)    [PDF](40)
  • 颊针的理论研究与围术期应用进展
    杨红红,刘容容,季加富,鹿洪秀,苏帆
    颊针疗法是以现代解剖学和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同时融合大三焦理论和心身理论,对机体进行全身调节的新型微针疗法,具有取穴简便、进针无痛、临床疗效显著的优势。本文回顾了关于颊针理论和围术期应用的研究,从颊针起源与发展及理论基础、围术期临床应用实践两个方面进行综述,论述了目前颊针在理论研究方面进展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围术期应用,分析了颊针疗法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颊针疗法的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4  .  40(12):    1311-1315    [摘要](186)    [PDF](89)
  • 临床经验
  • 床旁超声快速评估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胃容量
    王菁,史文艳,王钊,张益
    2024  .  40(12):    1321-1323    [摘要](167)    [PDF](70)
  • 环泊酚抑制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邓欣雨,陈觅,蒋光明,罗韵诗,杨扬,邹小华,莫怀忠
    2024  .  40(12):    1324-1326    [摘要](128)    [PDF](43)
  • 超声引导下奇神经节阻滞治疗急迫失禁型低位直肠前切除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杨犇,武百山,吴艳,程志坤,杨瑾
    2024  .  40(12):    1327-1328    [摘要](110)    [PDF](43)
  • 病例报道
  • 瓣膜置换术后胰腺癌患者行鞘内吗啡泵置入术一例
    王智渊,于布为,刘苏丹,王海滨,董榕,沈子珒
    2024  .  40(12):    1329-1330    [摘要](143)    [PDF](48)
  • 蛛网膜下腔麻醉过程中发生晕针反应二例
    赵燕星,秦振龙
    2024  .  40(12):    1330-1331    [摘要](177)    [PDF](64)
  •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突发高位截瘫一例
    曲冬冬,梁亚楠,亓海燕,刘伟,房勇
    2024  .  40(12):    1332-1333    [摘要](269)    [PDF](119)
  •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超快通道麻醉一例
    邹逸帆,姚昊
    2024  .  40(12):    1333-1334    [摘要](121)    [PDF](42)
  • 4月龄患儿巨结肠根治术中二氧化碳气体栓塞抢救成功一例
    沈龙源,江秋霞,王声钊,陈志鹏,吴建文,肖全胜
    2024  .  40(12):    1335-1336    [摘要](177)    [PDF](58)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4年版发布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