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4年 第40卷 第11期
  • 出刊日期:2024-11-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4年第40卷第11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专家论坛
  • 多病共存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挑战与机遇
    纪木火,胡小义,杨建军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多病共存问题日益严重,多病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麻醉管理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疾病,难以有效应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多病共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老龄化、多病共存和衰弱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多病共存对围术期风险的影响。针对多病共存患者,本文提出了包括术前评估、多学科协作、个性化麻醉方案、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在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此外,本文强调了从单一疾病评估转向全面的多病评估框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患者预后。
    2024  .  40(11):    1125-1129    [摘要](470)    [PDF](158)
  • 临床研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严重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建立及验证
    方婧涵,王鑫焱,梁发,吴侑煊,张康大,贾白雪,张晓丽,王安心,缪中荣,韩如泉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后严重预后不良(SDD)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SDD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关键技术及急救流程改进(ANGEL-ACT)登记研究数据库中的患者1 677例,男1 111例,女566例,年龄≥18岁。根据是否发生SDD(术后90 d mRS 5~6分)为将患者分为两组:SDD组(n=478)和非SDD组(n=1 199)。采用多因素分析、LASSO 回归及RF-RFE方法筛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DD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性能检测及内部验证。
    结果: 训练集中有380例(28.1%)患者发生SDD,验证集中有98例(30.2%)患者发生SDD。综合三种变量筛选方法,最终选择10个SDD的危险因素纳入模型,分别为年龄、入院NIHSS评分、是否成功再通、入院血糖浓度、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发病到穿刺时间、入院收缩压、ASPECT评分和有无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模型1包含治疗前7个变量,模型2包含治疗前和治疗后共10个变量。训练集中模型1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5(95%CI 0.674~0.736),模型2的AUC为0.731(95%CI 0.701~0.760)。两个模型的校准斜率均为1.000,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两个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度。
    结论: 年龄、入院NIHSS评分、是否成功再通、入院血糖浓度、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发病到穿刺时间、入院收缩压、ASPECT 评分和有无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SDD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的两种风险预测模型可分别在血管内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以较好地预测SDD的发生。
    2024  .  40(11):    1130-1138    [摘要](361)    [PDF](66)
  • 术前鞘内注射吗啡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张建友,孙鲁瑜,唐苏红,包素红

    目的: 探讨术前鞘内注射吗啡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55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65~85岁,BMI 18.5~27.9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n=28)和鞘内注射吗啡组(M组,n=27)。M组麻醉诱导前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并推注吗啡4 μg/kg。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24、48 h取静脉血测定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和C型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非心脏手术心肌损伤(MINS)发生例数、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并评估术后6、12、24及48 h静息和活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情况、术后30 d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48 h血清NT-proBNP、CK-MB、hs-TnT和CRP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M组术后24、48 h血清NT-proBNP、CK-MB、hs-TnT和CRP浓度明显降低(P<0.05),hs-TnT绝对值变化明显减少(P<0.05),MIN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M组术后6、12、24 h活动时及术后12、24 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术后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PCIA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鞘内注射小剂量吗啡可降低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程度,对此类患者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2024  .  40(11):    1139-1144    [摘要](320)    [PDF](71)
  •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手腕部手术患者阻滞区域肌力恢复的影响
    任映梅,杨小林,吴宏伟,丁颖,周桂云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手腕部手术患者阻滞区域肌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手腕部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21~28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前臂中段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0例。A组根据手术切口位置在前臂中段选择性阻滞尺神经和(或)正中神经和(或)桡神经,每根神经注射0.4%罗哌卡因5 ml。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4%罗哌卡因30 ml。两组均于神经阻滞操作前开始泵注右美托咪定0.8 μg/kg持续10 min后,改为0.4 μg·kg-1·h-1维持至手术结束。术毕送麻醉恢复室观察30 min后返回病房。记录术后2、4、8、12、24、48 h阻滞区域肌力和肌力恢复至5级的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和术中止血带耐受评级。记录患者满意度评分、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追加镇痛药例数、术后补救镇痛的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记录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术后2、4、8、12 h阻滞区域肌力评级明显升高(P<0.05),肌力恢复至5级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神经阻滞操作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中均能耐受止血带的使用,与B组比较,A组术中止血带耐受1级明显减少(P<0.05)。两组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血肿、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臂和前臂运动功能影响小,术后肌力恢复快,更适合手腕部短小手术。
    2024  .  40(11):    1145-1150    [摘要](335)    [PDF](74)
  •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胃镜检查的效果
    吴清杏,李艳,蒙伟,尹顺花,李晓莹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学龄期患儿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24年1—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儿106例,男56例,女50例,年龄7~12岁,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P组),每组53例。静注阿芬太尼8 μg/kg后,P组静注丙泊酚2.5 mg/kg,RP组依次静注瑞马唑仑0.183 mg/kg、丙泊酚1 mg/kg,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改良警觉/镇静量表(MOAA/S)评分≤1分时进行胃镜检查。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检查时间和苏醒时间。记录丙泊酚追加和镇静成功例数。记录术中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注射痛、呃逆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RP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延长,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丙泊酚追加率、低血压、呼吸抑制、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用于患儿胃镜检查不仅可以保证镇静效果,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稳定血流动力学并缩短苏醒时间。
    2024  .  40(11):    1151-1155    [摘要](359)    [PDF](78)
  • 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的半数有效间隔时间
    陈旭林,徐世琴

    目的: 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技术在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有效间隔时间。
    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101例,年龄20~40岁,BMI 20~35 kg/m2, ASA Ⅰ或Ⅱ级,孕期37~42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五组:PIEB间隔时间40 min组(P40组,n=20)、PIEB间隔时间50 min组(P50组,n=19)、PIEB间隔时间60 min组(P60组,n=20)、PIEB间隔时间70 min组(P70组,n=20)和PIEB间隔时间80 min组(P80组,n=22)。给予负荷剂量12 ml 1 h后采用PIEB模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间隔时间根据各组分配时间确定,泵内药物为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 μg/ml共12 ml。根据有效镇痛率(第一产程结束前无需追加镇痛药物的产妇比例),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半数有效间隔时间(EI50)和90%有效间隔时间(EI90)。记录镇痛前、镇痛后20 min、1、2、3、4 h、宫口开全时的VAS疼痛评分。记录分娩镇痛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情况(改良Bromage评分)。记录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新生儿体重、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
    结果: P40组、P50组、P60组、P70组和P80组有效镇痛率分别为95.0%、84.2%、70.0%、55.0%和50.0%,采用Probit回归法计算,EI50和EI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两组不同时点VAS疼痛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新生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0.1%罗哌卡因复合氢吗啡酮15 μg/ml PIEB行分娩镇痛的EI50和EI90分别为76.5 min(95%CI 69.0~93.9 min)和43.4 min(95%CI 17.6~52.7 min)。
    2024  .  40(11):    1156-1160    [摘要](225)    [PDF](40)
  • 术前虚拟现实访视技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李嘉玉,吴龙,郑小琪,闫虹江,刘菲

    目的: 评价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进行术前访视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OSAS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12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和VR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术前常规宣教和术前访视,VR组在常规宣教后使用VR智能眼镜播放手术室三维场景视频。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SF)评价患儿围术期焦虑水平。记录术前1 d、入准备室时及麻醉诱导即刻的HR。麻醉诱导期合作度量表(ICC)评价患儿麻醉诱导配合情况。记录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VR组m-YPAS-SF评分明显降低(P<0.05),入准备室时和麻醉诱导即刻的HR明显降低(P<0.05),ICC评分明显降低(P<0.05),恢复室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 术前VR访视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OSAS患儿围术期焦虑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可以提高患儿麻醉配合度,缩短住院时间。
    2024  .  40(11):    1161-1164    [摘要](223)    [PDF](50)
  • 复合环泊酚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
    梅凤美,赵金兵,金晶星,陆军,曾琼

    目的: 探讨并比较复合丙泊酚或环泊酚诱导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Ce50)。
    方法: 选择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颅内外血运重建术的老年患者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65岁,BMI 20~30 kg/m2。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和环泊酚组(C组),每组33例。两组首例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0.30 ng/ml,达到效应室浓度后根据分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或环泊酚0.3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且BIS≤60,给予罗库溴铵0.60 mg/kg,肌松完全TOF为0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心血管阳性反应为气管插管后2 min内HR或SBP升高幅度超过基础值的20%。舒芬太尼的靶浓度由序贯法确定,相邻浓度梯度比为1∶1.2。根据气管插管反应,上调或下降一个浓度梯度,直至第7个阳性反应-阴性反应交叉点时结束试验。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3 min(T3)和气管插管后5 min(T4)的HR、SBP、DBP和BIS。采用Dixon-Mood半数有效量序贯法计算公式计算Ce50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 与P组比较,C组T1时SBP明显升高;T2—T4时BIS明显降低(P<0.05)。P组和C组舒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50分别为0.253 ng/ml(95%CI 0.215~0.297 ng/ml)和0.241 ng/ml(95%CI 0.209~0.279 ng/ml),两组Ce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麻醉诱导复合丙泊酚1.5 mg/kg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50为0.253 ng/ml(95%CI 0.215~0.297 ng/ml),复合环泊酚0.30 mg/kg时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e50为0.241 ng/ml (95%CI 0.209~0.279 ng/ml)。
    2024  .  40(11):    1165-1169    [摘要](241)    [PDF](53)
  • 阿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患儿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比较
    潘乐周,刘若海,上官王宁

    目的: 比较阿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患儿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上颌多生牙拔除术的患儿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5~12岁,体重15~50 kg,ASA Ⅰ或Ⅱ级,预计手术时间<30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组(C组),每组29例。A组给予阿芬太尼10 μg/kg,再给予丙泊酚3 mg/kg行麻醉诱导;C组给予芬太尼1.5 μg/kg,再给予丙泊酚3 mg/kg行麻醉诱导。两组麻醉维持阶段均吸入七氟醚1.0 MAC。记录麻醉诱导前(T0)、喉罩置入前(T1)、牙龈切开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HR和MAP。记录喉罩拔除时间、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例数、围术期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者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
    结果: 与C组比较,A组T3时HR明显增快、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升高、围术期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间、术者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芬太尼比较,阿芬太尼用于喉罩全麻下上颌多生牙拔除术患儿喉罩拔除时间明显缩短,自主呼吸恢复率明显升高,并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2024  .  40(11):    1170-1173    [摘要](216)    [PDF](50)
  •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学龄前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影响
    庄渊钊,谢文钦,黄计璇,胡伟泽,郭育青,陈英勒

    目的: 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口服咪达唑仑组(M组,n=100)和口服糖盐水组(C组,n=97)。患儿由家属陪伴进入观察室,M组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C组给予5%糖盐水0.25 ml/kg,30 min后由“小丑”医师陪同进入手术室。记录入观察室前、入手术室前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依从性检查表(ICC)评分。记录术后即刻、术后6、24 h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以及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后1、7、14、30 d对患儿家属随访,采用儿童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估NPOBCs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M组入手术室前m-YPAS评分、麻醉诱导前ICC评分、术后即刻PAED评分、术后1、7、14、30 d NPOB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观察室前YPAS评分、术后6、24 h PAED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缓解围术期焦虑情绪,降低NPOBCs发生率,且不增加患儿苏醒延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2024  .  40(11):    1174-1177    [摘要](208)    [PDF](39)
  • 疼痛医学
  • 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对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穿刺效果的影响
    王然,高献忠,华敏,陆伟萍,管华,史宏伟,徐晨婕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对第三支三叉神经痛(TN)患者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穿刺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拟行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的第三支TN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18岁,BMI≤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组(U组)和单纯CT引导组(C组),每组24例,分别接受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和单纯CT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并实施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记录穿刺成功例数、穿刺次数、辐射剂量、穿刺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术前、术后2、4、12、24周NRS评分、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评分,计算术后疼痛良好缓解率(BNI评分Ⅰ或Ⅱ级)。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均完成穿刺操作和射频热凝治疗。与C组比较,U组穿刺次数明显减少,辐射暴露明显降低,穿刺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4、12、24周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2、4、12、24周疼痛良好缓解率、面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治疗并发症。
    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下实施经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治疗第三支TN的安全可行方案,与单纯CT引导比较,超声引导联合CT验证可以明显提升穿刺精准性并降低治疗相关的辐射暴露。
    2024  .  40(11):    1178-1183    [摘要](152)    [PDF](40)
  • 调查与研究
  •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
    吕卓辰,罗士元,童尧,周瑶,王颖

    目的: 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与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相关的潜在差异表达基因和微小RNAs(miRNAs)。
    方法: 从GEO数据库下载人类血液样本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8080和GSE54514,选择两个时点(诊断脓毒症时、脓毒症病程中),使用GEO2R在线工具对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通过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脓毒症相关性死亡DEGs涉及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潜在信号通路。使用STRING在线工具构建DEGs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拓扑,使用CytoHubba工具筛选枢纽(Hub)基因。使用NetworkAnalyst构建Hub基因的目标miRNAs,使用RT-qPCR验证本院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结果: 在脓毒症病程中,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基因表达呈现异质性,共筛选出15个DEGs。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硫代谢和集管酸分泌四个途径存在显著富集。PPI和CytoHubba分析筛选出10个Hub基因(SLC4A1、EPB42、LTF、LCN2、DEFA4、HBM、HBG1、GMPR、CAMP、OLFM4)。NetworkAnalyst分析预测了10个关键miRNAs。RT-qPCR验证结果显示,5个Hub基因(SLC4A1、EPB42、LCN2、DEFA4、OLFM4)与上述分析中的趋势一致。
    结论: 基于GEO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脓毒症存活患者和非存活患者在脓毒症病程中存在差异表达基因,为探索脓毒症相关性死亡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4  .  40(11):    1184-1191    [摘要](179)    [PDF](51)
  • 综述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早期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晚霞,程康,刘岱,刘美玉
    随着术后加速康复(ERAS)理念的深入,以降低患者围术期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为目标的临床技术及应用逐渐受到关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作为一种新型的结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和针灸穴位的技术,在降低机体应激、提升术后恢复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TEAS对术后早期恢复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2024  .  40(11):    1192-1195    [摘要](263)    [PDF](57)
  •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研究进展
    田芹,易明亮
    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是椎管内麻醉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意外硬脊膜穿破后、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意的硬脊膜穿破后,或其他诊断性、治疗性硬脊膜穿破后。PDPH的临床表现为体位性钝痛或搏动性头痛,并伴障碍性听觉和(或)视觉症状,还可能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包括慢性头痛、背痛、颅神经功能障碍、硬膜下血肿和脑静脉窦血栓等。本文就目前关于PDPH病理生理学、危险因素、预防及治疗
    方法: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2024  .  40(11):    1196-1199    [摘要](266)    [PDF](59)
  • 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
    公金燕,韩妤妤,刘鹏程,于雪,高成杰,李雨衡,王飞
    膝神经阻滞通常用于膝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并保留关节运动功能。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能够提高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减少阻滞相关并发症。本文就超声引导下膝神经阻滞在解剖、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  .  40(11):    1200-1204    [摘要](219)    [PDF](51)
  • 穴位电刺激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俊杰,车璐,崔雀玄,黄宇光
    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全身麻醉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PONV不仅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影响患者康复,还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除止吐药物外,穴位电刺激(EAS)作为减少PONV发生的预防方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EAS的作用机制、最适刺激参数以及与药物联合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阐明。本文就EAS预防PONV的刺激参数、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及新思路。
    2024  .  40(11):    1205-1208    [摘要](218)    [PDF](57)
  •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的临床应用进展
    安奕,李丽霞,李中嘉,梁传玉,王沛,王天龙,赵磊
    腰方肌阻滞(QLB)是通过将局麻药物注射至腰方肌周围的筋膜间隙,阻滞单侧躯干和下肢的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的区域阻滞技术。目前,超声引导下QLB技术广泛应用于腹部和下肢手术的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本文从超声引导下QLB的解剖学基础、作用机制、穿刺入路、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  .  40(11):    1209-1213    [摘要](222)    [PDF](59)
  • 衰弱患者能量代谢改变及围术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李祥婷,林灵,史琪清
    衰弱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机体多脏器功能逐渐下降,出现脆弱表型。衰弱患者应激抵抗能力减弱,术后多出现不良结局,包括认知功能下降、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上升。由于衰弱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因此,提倡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优化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近年来研究表明能量代谢异常在衰弱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探讨衰弱患者在糖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方面的异常,以及围术期纠正衰弱患者能量代谢异常的重要性,旨在为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参考。
    2024  .  40(11):    1214-1217    [摘要](179)    [PDF](38)
  • 临床经验
  • 环泊酚用于椎管内麻醉辅助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
    邓欣雨,陈觅,杨扬,崔家田,胡秋艳,曾祥刚,邹小华,莫怀忠
    2024  .  40(11):    1218-1220    [摘要](201)    [PDF](70)
  • 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刘雪娇,张晶,李鹏,张安琪,齐良,杜文文
    2024  .  40(11):    1221-1223    [摘要](215)    [PDF](59)
  • 病例报道
  • 上腔静脉闭塞合并下腔静脉重度狭窄患者麻醉管理一例
    路琳,王杨,赵雪丽,刁永鹏,李拥军,华震
    2024  .  40(11):    1224-1225    [摘要](222)    [PDF](91)
  • 德朗热综合征患儿全身麻醉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后苏醒延迟一例
    王义霞,王慧,倪欢欢,王建设,赵龙德
    2024  .  40(11):    1226-1227    [摘要](155)    [PDF](62)
  • 多模式疗法治疗慢性失眠一例
    王智璞,王威,王刚,陈勇
    2024  .  40(11):    1227-1228    [摘要](221)    [PDF](80)
  • 高白细胞血症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麻醉处理一例
    何海燕,杨建军,曹路
    2024  .  40(11):    1229-1230    [摘要](223)    [PDF](63)
  • 术中急性右心房活动性血栓合并右心衰竭一例
    张轶菡,马丹旭,艾攀,吴延,吴安石
    2024  .  40(11):    1231-1232    [摘要](208)    [PDF](79)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4年版发布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