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用于骨科手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DOI:10.12089/jca.2019.03.022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王玉洁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徐懋 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 anae@163.com 
摘要点击次数: 3226
全文下载次数: 1320
中文摘要:
      骨科手术涉及范围广、创伤大,常导致严重的术后疼痛,由此可能导致术后运动恢复延迟、住院时间延长、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也可能扰乱自身免疫系统、影响睡眠质量和导致术后谵妄等。而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减轻患者疼痛可以加速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由此临床对术后镇痛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骨科手术常用的镇痛方法包括:静注阿片类药物镇痛、硬膜外局麻药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及伤口局麻药浸润镇痛等。对于脊柱手术等,除了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外,通过静脉给予阿片类药物是主要的镇痛手段,但是静脉途径给药存在用药剂量大、镇痛效果不足以及术后剧烈恶心呕吐的缺点。1979年,Wang等首先发现人体鞘内注射吗啡(intrathecal morphine,ITM)可以缓解急性的剧烈疼痛,从此鞘内注射阿片类药物开始用于各类手术的围术期镇痛。鞘内注射局麻药也可以作为术后镇痛的选择,但是存在药效持续时间短、下肢运动阻滞时间长以及术后尿潴留、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等缺点。与局麻药比较,阿片类药物鞘内注射起效早、消退迟,是更理想的鞘内注射药物。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