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紫竹林3号
  • 邮编:210003
  • 电话:025-83472912 / 83765200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JCA
  • 2025年 第41卷 第8期
  • 出刊日期:2025-08-15

《临床麻醉学杂志》系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为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1985年3月创刊,2000年改为月刊。本刊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32-1211/R,ISSN 1004-5805,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28-35。本刊栏目活跃,内容丰富,突出临床,注重实践,并注意及时报道麻醉学和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深受广大麻醉专业等医务工作者的欢迎。本刊所刊出的学术论文不仅可用于指导临床,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除个别省市外,可满足几乎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晋升职称及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2025年第41卷第8期

(下载当期目录)

    临床研究
  • 麻醉恢复室内多种并发症的可解释多标签分类预测模型
    马国婷,贾晓琴,张东,王玲凯,阎文军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可解释的多标签分类预测模型。
    方法:选择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10 313例,男5 416例,女4 897例,年龄≥18岁,按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7 220)和验证集(n=3 093)。持续监测和评估患者是否发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低体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恶心/呕吐、躁动/谵妄、疼痛及非疼痛症状7类麻醉恢复室常见并发症。采用多标签分类学习技术在训练集中构建二进制相关性、分类器链、集成分类器链和多标签k近邻4种预测模型,并在验证集中通过汉明损失、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分数评估模型性能。通过Shapley加法解释对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行全局和局部的可解释性分析。
    结果:有4 854例(47.1%)患者至少发生一种并发症,2 723例(26.4%)患者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并发症。年龄≥65岁、女性、BMI≥28 kg/m2、麻醉时间≥4 h及术后镇痛是预测麻醉恢复室并发症的5个关键特征。分类器链模型表现最佳,汉明损失为0.119、准确度为0.881、精确度为0.888、召回率为0.987以及F1分数为0.934。
    结论:结合可解释性的多标签分类模型能够有效预测麻醉恢复室内并发症,并揭示各并发症的特定风险因素,为术后早期并发症的综合管理提供可预测、可操作的方法。
    2025  .  41(8):    789-796    [摘要](731)    [PDF](181)
  • 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米琰,郭怡辛,刘世娅,刘文铜,李格

    目的: 比较不同背景剂量奥赛利定用于骨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91例,男43例,女48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Ⅲ级。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方案为奥赛利定20 mg加生理盐水至100 ml,单次按压剂量1.8 ml(奥赛利定0.36 mg),锁定时间6 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无背景剂量组(O组,n=30),背景剂量0.2 mg/h(奥赛利定1 ml/h)(O1组,n=30),背景剂量0.4 mg/h(奥赛利定2 ml/h)(O2组,n=31)。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奥赛利定用量、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情况、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前及术后24、48 h 15项术后恢复质量(QoR-15)和满意度评分。
    结果:与O组比较,O1组和O2组术后6、12、24和48 h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P<0.05);O1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48 h QoR-15评分和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1组比较,O2组术后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奥赛利定用量明显增加,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48 h QoR-1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后静息时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曲马多和帕洛诺司琼使用率和其他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4 mg/h比较,奥赛利定背景剂量0.2 mg/h PCIA在保证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并能有效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是骨肿瘤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更适宜的选择。
    2025  .  41(8):    797-802    [摘要](659)    [PDF](207)
  • 闭环体温管理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中体温的影响
    叶国妹,陈依君,汪洁,马文璐,杨茜,陈君君

    目的: 探讨闭环体温管理在围麻醉期患儿腹腔镜手术体温管理中应用的有效性。
    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120例,男54例,女66例,年龄1~3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闭环体温管理组(CL组)和常规保温组(C组),每组60例。CL组引入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C组术中采用棉被保温。记录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麻醉诱导时、诱导后10、30和 60 min、术毕时、入PACU时体温,术前1 d和术毕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记录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情况、拔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与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时比较,C组诱导后30、60 min、术毕时、入PACU时体温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CL组麻醉诱导时、诱导后60 min、术毕时、入PACU时体温明显升高(P<0.05)。与麻醉诱导时比较,C组术毕时TT、PT、ATPP明显延长(P<0.05)。与C组比较,CL组术毕时TT、PT、ATPP明显缩短(P<0.05),术中低体温、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SSI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闭环体温管理系统在围麻醉期患儿腹腔镜手术体温管理中可有效降低低体温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寒战、缩短拔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  .  41(8):    803-806    [摘要](337)    [PDF](78)
  • 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手术女性患者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徐亚杰,夏道林,方兆晶,张文文,张勇,朱丽丽,许汝坤,李子萱,姜雪,刘慈宝,王晓亮

    目的: 探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对女性患者行双孔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3年12月至2024年8月择期行双孔VATS的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4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排列区组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与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L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于术前30 min接受术侧T4及T6节段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每位点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L组在手术医师完成胸腔内操作前在两切口对应肋间于胸腔镜直视下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各10 ml。主要指标:术后24 h内反弹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反弹性疼痛定义为手术部位的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次要指标:术后6、12、24、36、48及72 h NRS疼痛评分、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和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oR-40)评分。
    结果:与T组比较,L组术后反弹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4及3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内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QoR-40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单纯应用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采用胸椎旁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可降低年轻女性患者双孔VATS术后反弹性疼痛的发生,减少术后镇痛药消耗量,提高术后QoR-40评分。
    2025  .  41(8):    807-812    [摘要](409)    [PDF](103)
  • 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程虎,李雪燕,程逍,亚力·亚森,吴建江,王江

    目的: 评价HA380血液灌流治疗对心肺转流(CPB)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24年1—12月于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206例,男120例,女86例,年龄37~75岁,BMI 18.5~32.0 kg/m2,ASA Ⅲ或Ⅳ级,手术类型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或冠状动脉搭桥心脏瓣膜置换联合手术。根据术中是否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HA组(n=82)与对照组(n=124)。记录术后7 d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持续时间及术后1个月的认知功能。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于切皮前、术后6、24、48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损伤标记物ta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A组术后7 d内POD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术后6 h IL-6、IL-8、TNF-α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 0.05),术后24 h IL-6、IL-8、TNF-α、tau和GFAP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 0.05),术后48 h IL-6、TNF-α和tau蛋白浓度明显降低(P< 0.05)。两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PB心脏手术患者使用HA380血液灌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及脑损伤标记物浓度,降低POD发生率。
    2025  .  41(8):    813-818    [摘要](243)    [PDF](106)
  • 不同阿片类药物复合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比较
    彭瑞,蒋昌硕,徐晨阳,冯善武,袁红梅

    目的: 观察和比较阿芬太尼、布托啡诺以及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手术女性患者150例,年龄18~55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阿芬太尼10 μg/kg(A组)、布托啡诺20 μg/kg(B组)和舒芬太尼0.1 μg/kg(S组),每组50例。给予镇痛药物后,每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宫腔镜操作。记录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和呛咳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发生情况。记录入室时、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2。记录术中丙泊酚的诱导剂量、单位时间追加剂量和总量、术后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术后15 min、2和6 h的VAS疼痛评分。
    结果:与入室时比较,A、B组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HR明显减慢、MAP、SpO2均明显下降,S组扩张宫颈时、置入宫腔镜时、手术结束时HR明显减慢、MAP均明显下降,置入宫腔镜时以及手术结束时SpO2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和S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升高,B组术后头晕和术后头痛发生率和术后15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S组术后2和6 h 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S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A组和S组睁眼时间和清醒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与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比较,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手术对术中循环影响较小,且术后患者恢复清醒时间短,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2025  .  41(8):    819-823    [摘要](704)    [PDF](187)
  • 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段加方,周兵香,王碧瞳,徐振,阚艳侠,鲍红光

    目的: 探讨围术期颊针疗法对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日间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92例,男51例,女41例,年龄18~35岁,BMI 18.5~25.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颊针疗法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6例。A组在麻醉诱导前5 min给予双侧颈穴、背穴、上焦穴颊针治疗,留针20 min后拔除颊针。对照组不予颊针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术前、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的HR、MAP、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ak)。记录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术后6 h内补救镇痛情况、术后6、12 h的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气管导管拔除前Cdyn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双肺交替肺萎陷停呼吸前、膨肺后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拔管前Cdyn明显升高,膨肺后机械通气时和气管导管拔管前的Ppeak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病房留观时间明显缩短,术后6 h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6 h VAS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围术期颊针疗法可以改善日间手汗症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力,可更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同时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缩短术后留观时间。
    2025  .  41(8):    824-828    [摘要](400)    [PDF](104)
  • 智能超声眼镜在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蒋玲玲,吴云,李锐,张杨,刘萍,黄成,张野

    目的: 比较智能超声眼镜和传统超声在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4年6—11月桡动脉置管困难患者94例,男41例,女53例,年龄≥18岁,BMI 18.5~31.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超声组(n=44)和超声眼镜组(n=50)。由麻醉科医师实施传统超声或智能超声眼镜引导桡动脉置管,如操作者在10 min内未能成功实施动脉置管,则剔除。记录置管成功时间、置管总次数、置管过程中头部移动次数、首次置管成功例数、动脉导管损坏情况和动脉置管并发症(血肿和痉挛)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情况。
    结果:与传统超声组比较,超声眼镜组桡动脉置管成功时间明显缩短(P<0.05),置管总次数、头部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动脉导管损坏率及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首次置管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智能超声眼镜可明显缩短动脉置管困难患者置管时间,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提高麻醉科医师人体工程学满意度。
    2025  .  41(8):    829-833    [摘要](514)    [PDF](150)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不同分娩镇痛方式的半数有效初始容量
    周斐,魏晓永,郝佩佩,姬乐婷,常梦

    目的: 测定并比较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 μg/ml用于硬膜外阻滞(EA)与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两种分娩镇痛方式的半数有效初始容量(EIV50)。
    方法:选择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头位、单胎、初次妊娠产妇51例,年龄20~36岁,BMI 21~35 kg/m2,ASA Ⅱ级,宫颈扩张≤3 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EA组(n=21)和DPE组(n=30)。采用Dixon序贯法,EA组和DPE组首例初始容量分别为18 ml和14 ml,若给药20 min内NRS疼痛评分≤3分,下一例初始容量减少2 ml,反之则增加2 ml。采用Isotonic回归计算EIV50、95%有效初始容量(EIV95)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EA组和DPE组初始EIV50分别为16.21 ml(95%CI 13.84~17.74 ml)和11.53 ml(95%CI 10.57~14.38 ml),EIV95分别为19.50 ml(95%CI 18.80~22.19 ml)和15.45 ml(95%CI 14.80~18.31 ml),DPE组EIV50和EIV95明显低于EA组(P<0.05)。
    结论:0.08%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0.3 μg/ml用于EA与DPE两种分娩镇痛方式的EIV50分别为16.21 ml(95%CI 13.84~17.74 ml)和11.53 ml(95%CI 10.57~14.38 ml)。DPE用于分娩镇痛时的EIV50比EA减少了29%。
    2025  .  41(8):    834-838    [摘要](399)    [PDF](119)
  • 重症医学
  • 白蛋白输注对脓毒症休克患者短期死亡率的影响:一项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研究
    齐霜,刘鹏飞,李天佐,乔辉

    目的: 探究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对短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通过重症监护医疗信息市场(MIMIC)-Ⅳ数据库筛选脓毒症休克患者2 697例,筛选标准为Sepsis 3.0标准。根据入ICU后24 h内的液体复苏早期是否接受白蛋白输注治疗,将脓毒症休克患者分为两组:白蛋白组(n=598)和非白蛋白组(n=2 099)。白蛋白组接受白蛋白输注及其他常规治疗;非白蛋白组不输注白蛋白,仅接受其他常规治疗。主要结局指标为入ICU后28 d死亡率,次要结局指标为入ICU后90 d死亡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与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白蛋白组比较,白蛋白组入ICU后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OR=0.771,95%CI 0.618~0.961,P=0.021),两组入ICU后90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2,95%CI 0.690~1.053,P=0.138)。亚组分析显示,与非白蛋白组比较,血乳酸<4.6 mmol/L(OR=0.681,95%CI 0.487~0.952,P=0.025)、血尿素氮<9.1 mmol/L(OR=0.677,95%CI 0.461~0.996,P=0.048)或SOFA<8.5分(OR=0.596,95%CI 0.383~0.925,P=0.021),白蛋白组入ICU后28 d死亡率明显降低。
    结论:与不输注白蛋白比较,在脓毒症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早期输注白蛋白可降低入ICU后28 d死亡率,但90 d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2025  .  41(8):    839-843    [摘要](294)    [PDF](64)
  • 循证医学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唐洁,吕凯丽,薛艳,俞萍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纳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4月1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1 213例患者,TEAS组599例,对照组6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睡眠质量(SMD=-0.83,95%CI -1.06~-0.60,P<0.001)明显改善,睡眠时间(SMD=0.70,95%CI 0.31~1.08,P=0.0004)明显延长。亚组分析显示,在单次干预时间、干预次数、疏密波频率、干预时机亚组中,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
    2025  .  41(8):    844-850    [摘要](387)    [PDF](90)
  • 实验研究
  • 螺环哌嗪盐化合物DXL-A-24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冬光,徐燕,赵文学,姚茹,孟雪,姚景春,姚庆强,刘忠

    目的: 观察DXL-A-24对利血平诱导疼痛-抑郁共病大鼠行为学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择雄性SPF级SD大鼠50只,6~8周龄,体重180~220 g。取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其余大鼠通过腹腔注射利血平诱导建立疼痛-抑郁共病模型。成功建模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V组)、DXL-A-24低剂量2 mg/kg组(L组)、DXL-A-24中剂量4 mg/kg组(M组)和DXL-A-24高剂量8 mg/kg组(H组),每组10只。建模后,L组、M组和H组每天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C组和V组每天灌胃等剂量的溶媒。五组灌胃体积均为10 ml/kg。建模第7天、给药第7、14、21、28天检测体重,并在给药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评估进入中央次数、进入中央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及运动总距离;采用强迫游泳实验评估不动时间及不动次数;采用新颖抑制摄食实验评估首次摄食潜伏期;采用痛阈测定实验评估热缩足阈值;采用ELISA法检测5-羟色胺(5-HT)、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A(MAO-A)、单胺氧化酶B(MAO-B)含量;采用HE染色评估海马CA1区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相对表达量。
    结果:与C组比较,V组造模第7天体重明显减小(P<0.05),进入中央次数明显减少,进入中央时间、中央区域运动距离、运动总距离、热缩足时间明显缩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不动次数明显增多(P<0.05),海马CA1区BDNF、5-HT、SOD、CAT含量明显降低(P<0.05),NMDA、MDA、MAO-A、MAO-B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细胞层次紊乱,神经元细胞数及神经元轴突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CA1区Nrf2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量明显降低,在胞浆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胞浆中SOD1、HO-1及NQO-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V组比较,M组和H组给药第14、21、28天体重明显增加(P<0.05),不动次数明显减少,热缩足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CA1区BDNF、5-HT、SOD、CAT含量明显升高(P<0.05)、NMDA含量及MDA、MAO-A、MAO-B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数及神经元轴突数明显增多(P<0.05),神经元细胞排列有序,海马CA1区Nrf2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量明显升高,海马CA1区SOD1、HO-1及NQO-1蛋白在胞浆中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
    结论:DXL-A-24对慢性疼痛-抑郁共病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Nrf2基因,启动Nrf2/ARE信号通路,激活其下游SOD1、HO-1及NQO-1等抗氧化酶的表达,发挥抗氧化、抗炎功效,从而改善疼痛、抑郁症状。
    2025  .  41(8):    851-858    [摘要](208)    [PDF](56)
  • 综述
  • 微粒在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林文龙,何子奇,刘康,王莹,程锦潇,陈雪丽,武岳,王龙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严重器官功能障碍,常合并急性肾损伤,死亡率较高且预后差。微粒是由质膜向外出芽和裂变并释放到细胞外的微囊泡,可携带microRNA、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参与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微粒参与了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可能是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本文就微粒参与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和预防靶点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5  .  41(8):    859-863    [摘要](271)    [PDF](117)
  • 老年患者围术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
    韩诗怡,刘艳红,娄景盛,李皓,曹江北,米卫东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患者在围术期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医疗和科研领域的关注焦点。本文旨在总结老年患者围术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估的研究进展,以便更全面地评估老年患者在围术期的整体健康状况,从而制定精确、个性化的围术期管理策略,为改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以及提升患者远期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2025  .  41(8):    864-869    [摘要](317)    [PDF](79)
  •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慢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赵庆祥,吴小娟,王金燕,高勇
    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高发的顽固性疾病,但目前尚无显效的治疗措施,明确其发病机理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细胞程序性坏死(Nec)是一种新发现的可调控性细胞死亡模式,最新研究表明,Nec可通过不同的分子机制促使慢性疼痛的发生和发展,条件性敲除或给予靶向药物抑制Nec关键通路蛋白的活性均可显著改善动物模型所形成的疼痛异常行为,故Nec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疼痛的新突破口。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针对Nec的激活途径、在慢性疼痛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重点论述。
    2025  .  41(8):    870-875    [摘要](251)    [PDF](117)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改善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研究进展
    张震,李超,林菁艳
    术后早期恢复质量作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重要评估指标,其优化对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患者对医疗质量需求的提高,探索安全有效的加速术后康复策略已成为临床医疗领域的关注热点。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加速术后康复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还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睡眠质量及预防认知功能障碍。本文围绕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阐述了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实践价值,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25  .  41(8):    876-880    [摘要](472)    [PDF](149)
  • 指南解读
  • 《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者的围术期管理:临床医师和科室指南》解读
    张倩,孟煜翔,钮阳,史晨阳,张恒睿,刘苏,张月英,赵林林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自由追求自我真实的性别认同,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数量显著增加。其中,41%的跨性别和性别多元化个体认为他们的特定医疗需求不被医疗人员所理解。近期,由英国具备相关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内分泌及性别替代激素治疗领域的专家、跨性别与性别多元化医疗教育工作者共同制定了首份《跨性别与性别多元化者围术期管理:临床医师与科室指南》。该指南针对围术期气道评估、激素治疗管理、产科麻醉相关问题以及医院基础设施和流程等方面提出15条建议,以确保维护跨性别者和性别多元化者在围术期的安全与尊严。
    2025  .  41(8):    881-884    [摘要](257)    [PDF](120)
  • 临床经验
  • 环泊酚复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在经支气管镜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中的效果
    许宜珍,汪艳萍,陈爱芳,王龙,杜健华
    2025  .  41(8):    885-887    [摘要](280)    [PDF](93)
  • 病例报道
  • 枕颈融合术后困难气道一例
    冯伟杰,杨欢,刘克玄
    2025  .  41(8):    888-889    [摘要](338)    [PDF](120)
  • 司美格鲁肽治疗肥胖症患者反流误吸一例
    赵倩笛,夏敏,王新建
    2025  .  41(8):    890-891    [摘要](330)    [PDF](159)
  • 合并食管裂孔疝产妇急诊剖宫产术中严重反流误吸一例
    王云花,王汉兵,郑雪琴,王靖,贺俭,何万友
    2025  .  41(8):    892-893    [摘要](314)    [PDF](112)
  • Q热患者髋关节镜下盂唇修补术麻醉管理一例
    郝珂,雷鹏飞,路园园,程宝莉
    2025  .  41(8):    893-894    [摘要](198)    [PDF](129)
  • 短时程Burst脊髓电刺激治疗节段性带状疱疹性上肢麻痹一例
    吴纯,王然,高献忠,华敏,曹缘,徐晨婕
    2025  .  41(8):    895-896    [摘要](198)    [PDF](115)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漂浮通知

关闭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4年版发布
本刊入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临床麻醉学杂志》严正声明
常见问题解答